一、城市管廊的應用與發展
1.1城市管廊介紹
管廊是目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基礎設施管網布置形式,是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的有效手段。通過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的現代化,達到對地下空間的合理開發利用已經成為國內外共識。
城市管廊就是指“城市地下的市政管線綜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種隧道空間,將電力、通訊、燃氣、給水、熱力、排水等多種管線集約化地鋪設隧道空間中,并設有專門的人員出入口、管線出入口、檢修口、吊裝口及防災監測監控等系統,形成一種新型的市政公用管線綜合設施,實施統一規劃、設計、建設與管理。
1.2城市管廊的應用
在城市中建設地下管線綜合管廊的概念,起源于十九世紀的歐洲,首先出現在法國。自從1833的巴黎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條地下管線綜合管廊系統后,至今已經有近183年的發展歷程。
干線綜合管廊
干線綜合管廊一般設置于道路中央下方,負責向支線綜合管廊提供配送服務,主要收容的管線為通信、有線電視、電力、燃氣、自來水等,也有的干線綜合管廊將雨、污水系統納入。其特點為結構斷面尺寸大、覆土深、系統穩定且輸送量大,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維修及檢測要求高。
支線綜合管廊
支線綜合管廊為干線綜合管廊和終端用戶之間相聯系的通道,一般設于道路兩旁的人行道下,主要收容的管線為通信、有線電視、電力、燃氣、自來水等直接服務的管線,結構斷面以矩形居多。其特點為有效斷面較小,施工費用較少,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較高。
纜線綜合管廊
纜線綜合管廊一般埋設在人行道下,其納入的管線有電力、通信、有線電視等,管線直接供應各終端用戶。其特點為空間斷面較小,埋深淺,建設施工費用較少,不設有通風、監控等設備,在維護及管理上較為簡單。
斷面形式:大多為矩形結構和圓形結構,一般是根據納入的市政管線種類、數量、施工方法、地下空間情況和當地的經濟情況等進行設計。
(1) 矩形斷面
單艙綜合管廊斷面圖
雙艙綜合管廊斷面圖
三艙綜合管廊斷面圖
矩形斷面的優點是建設成本低、利用率高、保養維修操作和空間結構分割容易、管線敷設方便,一般適用于新開發區、新建道路等空曠的區域。
(2)圓形斷面
一般用于支線型市政綜合管廊和纜線型市政綜合管廊。
附屬設施
規劃標準的附屬設施系統主要包括:通風系統、照明系統、受配電系統、消防系統、排水系統、有害氣體監測系統、警報系統、標識系統、監控管理系統、其他經主管機關等認為有必要的設備等。
1.4城市管廊的發展前景
綜合管廊建設已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中的重點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項目。
2015年國務院公布的 《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提出在36個大中城市開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2015年8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公布,工作目標是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并投入運營,反復開挖地面的“馬路拉鏈”問題明顯改善,管線安全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明顯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網式架空線,城市地面景觀明顯好轉。
2016年3月2日,財政部出臺了 《關于開展2016年中央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作的通知》,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決定啟動2016年中央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作。
二、城市管廊主要施工技術介紹
2.1明挖現澆混凝土綜合管廊
明挖現澆混凝土綜合管廊施工為最常用的施工方法。采用這種施工方法可以大面積作業,將整個工程分割為多個施工標段,以便于加快施工進度。同時這種施工方法技術難度較低,工程造價相對較低,施工質量能夠得以保證,缺點是采取此種方法需中斷交通。
在場地地勢平坦,周圍沒有其它需進行保護的建筑物,在道路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開挖鋪設管道,可以采用大開挖施工,并采用(深層)井點降水措施。此開挖方案優點是施工方便,不需要圍護結構作業,施工周期短,便于機械化大規模作業,費用較低;方案缺點是土方量開挖較大,對回填要求較高。
2.2明挖
預制拼裝法綜合管廊結構
明挖預制拼裝法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施工方法,在發達國家較常用。采用這種施工方法要求有較大規模的預制廠和大噸位的運輸及起吊設備,同時施工技術要求較高,工程造價相對較高。主要的預制構件有帶管座共同溝綜合管廊、帶底座鋼筋混凝土拱涵、帶底座鋼筋混凝土多弧涵管、帶底座多弧纜線溝等。
施工工法現澆與預制相比,預制混凝土涵管裝配化施工更具質量保證、縮短工期、降低成本、節能環保等較為顯著的優勢。
帶管座共同溝綜合管廊
帶底座鋼筋混凝土拱涵
帶底座鋼筋混凝土多弧涵管
帶底座多弧纜線溝
2.3盾構施工法綜合管廊
盾構法是在盾構保護下修筑軟土隧道的一類施工方法。這類方法的特點是地層掘進、出土運輸、襯砌拼裝、接縫防水和盾尾間隙注漿充填等作業都在盾構保護下進行,并需隨時排除地下水和控制地面沉降,因而是工藝技術要求高、綜合性強的一類施工方法。
用盾構法進行施工具有以下優點:機械化水平高, 施工組織簡單,易于管理;施工安全,速度快,工程結構質量優良;施工引起沉降小,較易于控制;可在有水地層施工,不需降水;施工占地場地小;施工對周邊環境干擾小,特別適合穿越既有建、構筑物之下或近旁;工程投資易于控制。缺點主要是工程變化的適應性稍差;盾構施工設備費用較高;隧道覆土淺時地表沉降不易控制;施工小曲線半徑隧道時難度較大。近年來,隨著管廊技術的發展,用盾構機施工城市管廊的項目越來越多。
2.4頂管施工法綜合管廊
頂管施工是繼盾構施工之后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開挖面層,并且能夠穿越公路、鐵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構筑物以及各種地下管線等。頂管施工借助于主頂油缸及管道間中繼間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進機從工作井內穿過土層一直推到接收井內吊起。與此同時,也就把緊隨工具管或掘進機后的管道埋設在兩井之間,以期實現非開挖敷設地下管廊的施工方法。
頂管施工特別適用于大中型管徑的非開挖鋪設,具有經濟、高效,保護環境的綜合功能。這種技術的優點是:不開挖地面;不拆遷,不破壞地面建筑物;不破壞環境;不影響管道的段差變形;省時、高效、安全,綜合造價低。
2.5普通暗挖施工法
暗挖法沿用新奧法基本原理,初次支護按承擔全部基本荷載設計,二次模筑襯砌作為安全儲備;初次支護和二次襯砌共同承擔特殊荷載。應用淺埋暗挖法設計、施工時,同時采用多種輔助工法,超前支護,改善加固圍巖,調動部分圍巖的自承能力;并采用不同的開挖方法及時支護、封閉成環,使其與圍巖共同作用形成聯合支護體系;在施工過程中應用監控量測、信息反饋和優化設計,實現不塌方、少沉降、安全施工等,并形成多種綜合配套技術。
一、城市管廊的應用與發展
1.1城市管廊介紹
管廊是目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基礎設施管網布置形式,是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的有效手段。通過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的現代化,達到對地下空間的合理開發利用已經成為國內外共識。
城市管廊就是指“城市地下的市政管線綜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種隧道空間,將電力、通訊、燃氣、給水、熱力、排水等多種管線集約化地鋪設隧道空間中,并設有專門的人員出入口、管線出入口、檢修口、吊裝口及防災監測監控等系統,形成一種新型的市政公用管線綜合設施,實施統一規劃、設計、建設與管理。
1.2城市管廊的應用
在城市中建設地下管線綜合管廊的概念,起源于十九世紀的歐洲,首先出現在法國。自從1833的巴黎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條地下管線綜合管廊系統后,至今已經有近183年的發展歷程。
干線綜合管廊
干線綜合管廊一般設置于道路中央下方,負責向支線綜合管廊提供配送服務,主要收容的管線為通信、有線電視、電力、燃氣、自來水等,也有的干線綜合管廊將雨、污水系統納入。其特點為結構斷面尺寸大、覆土深、系統穩定且輸送量大,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維修及檢測要求高。
支線綜合管廊
支線綜合管廊為干線綜合管廊和終端用戶之間相聯系的通道,一般設于道路兩旁的人行道下,主要收容的管線為通信、有線電視、電力、燃氣、自來水等直接服務的管線,結構斷面以矩形居多。其特點為有效斷面較小,施工費用較少,系統穩定性和安全性較高。
纜線綜合管廊
纜線綜合管廊一般埋設在人行道下,其納入的管線有電力、通信、有線電視等,管線直接供應各終端用戶。其特點為空間斷面較小,埋深淺,建設施工費用較少,不設有通風、監控等設備,在維護及管理上較為簡單。
斷面形式:大多為矩形結構和圓形結構,一般是根據納入的市政管線種類、數量、施工方法、地下空間情況和當地的經濟情況等進行設計。
(1) 矩形斷面
單艙綜合管廊斷面圖
雙艙綜合管廊斷面圖
三艙綜合管廊斷面圖
矩形斷面的優點是建設成本低、利用率高、保養維修操作和空間結構分割容易、管線敷設方便,一般適用于新開發區、新建道路等空曠的區域。
(2)圓形斷面
一般用于支線型市政綜合管廊和纜線型市政綜合管廊。
附屬設施
規劃標準的附屬設施系統主要包括:通風系統、照明系統、受配電系統、消防系統、排水系統、有害氣體監測系統、警報系統、標識系統、監控管理系統、其他經主管機關等認為有必要的設備等。
1.4城市管廊的發展前景
綜合管廊建設已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中的重點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項目。
2015年國務院公布的 《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提出在36個大中城市開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2015年8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公布,工作目標是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并投入運營,反復開挖地面的“馬路拉鏈”問題明顯改善,管線安全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明顯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網式架空線,城市地面景觀明顯好轉。
2016年3月2日,財政部出臺了 《關于開展2016年中央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作的通知》,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決定啟動2016年中央財政支持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作。
二、城市管廊主要施工技術介紹
2.1明挖現澆混凝土綜合管廊
明挖現澆混凝土綜合管廊施工為最常用的施工方法。采用這種施工方法可以大面積作業,將整個工程分割為多個施工標段,以便于加快施工進度。同時這種施工方法技術難度較低,工程造價相對較低,施工質量能夠得以保證,缺點是采取此種方法需中斷交通。
在場地地勢平坦,周圍沒有其它需進行保護的建筑物,在道路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開挖鋪設管道,可以采用大開挖施工,并采用(深層)井點降水措施。此開挖方案優點是施工方便,不需要圍護結構作業,施工周期短,便于機械化大規模作業,費用較低;方案缺點是土方量開挖較大,對回填要求較高。
2.2明挖
預制拼裝法綜合管廊結構
明挖預制拼裝法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施工方法,在發達國家較常用。采用這種施工方法要求有較大規模的預制廠和大噸位的運輸及起吊設備,同時施工技術要求較高,工程造價相對較高。主要的預制構件有帶管座共同溝綜合管廊、帶底座鋼筋混凝土拱涵、帶底座鋼筋混凝土多弧涵管、帶底座多弧纜線溝等。
施工工法現澆與預制相比,預制混凝土涵管裝配化施工更具質量保證、縮短工期、降低成本、節能環保等較為顯著的優勢。
帶管座共同溝綜合管廊
帶底座鋼筋混凝土拱涵
帶底座鋼筋混凝土多弧涵管
帶底座多弧纜線溝
2.3盾構施工法綜合管廊
盾構法是在盾構保護下修筑軟土隧道的一類施工方法。這類方法的特點是地層掘進、出土運輸、襯砌拼裝、接縫防水和盾尾間隙注漿充填等作業都在盾構保護下進行,并需隨時排除地下水和控制地面沉降,因而是工藝技術要求高、綜合性強的一類施工方法。
用盾構法進行施工具有以下優點:機械化水平高, 施工組織簡單,易于管理;施工安全,速度快,工程結構質量優良;施工引起沉降小,較易于控制;可在有水地層施工,不需降水;施工占地場地小;施工對周邊環境干擾小,特別適合穿越既有建、構筑物之下或近旁;工程投資易于控制。缺點主要是工程變化的適應性稍差;盾構施工設備費用較高;隧道覆土淺時地表沉降不易控制;施工小曲線半徑隧道時難度較大。近年來,隨著管廊技術的發展,用盾構機施工城市管廊的項目越來越多。
2.4頂管施工法綜合管廊
頂管施工是繼盾構施工之后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開挖面層,并且能夠穿越公路、鐵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構筑物以及各種地下管線等。頂管施工借助于主頂油缸及管道間中繼間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進機從工作井內穿過土層一直推到接收井內吊起。與此同時,也就把緊隨工具管或掘進機后的管道埋設在兩井之間,以期實現非開挖敷設地下管廊的施工方法。
頂管施工特別適用于大中型管徑的非開挖鋪設,具有經濟、高效,保護環境的綜合功能。這種技術的優點是:不開挖地面;不拆遷,不破壞地面建筑物;不破壞環境;不影響管道的段差變形;省時、高效、安全,綜合造價低。
2.5普通暗挖施工法
暗挖法沿用新奧法基本原理,初次支護按承擔全部基本荷載設計,二次模筑襯砌作為安全儲備;初次支護和二次襯砌共同承擔特殊荷載。應用淺埋暗挖法設計、施工時,同時采用多種輔助工法,超前支護,改善加固圍巖,調動部分圍巖的自承能力;并采用不同的開挖方法及時支護、封閉成環,使其與圍巖共同作用形成聯合支護體系;在施工過程中應用監控量測、信息反饋和優化設計,實現不塌方、少沉降、安全施工等,并形成多種綜合配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