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設應注意的事項如下:
(1)室內給水管網一般采用單向供水,呈枝狀。不許間斷供水的建筑應采用雙向供水,呈環狀,或采取其它保證供水的措施。
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設
(2)給水管道的位置不得妨礙生產操作、交通運輸,不得布置在遇水容易引起徽燒、爆炸的地方,或布置在可能損壞原料、產品和設備的地方,并避免在生產設備上面通過。
(3)給水埋地管道應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壓壞的地方。管道不得穿越生產設備的基礎,必須穿越時,應與有關專業部門協商妥善處理。
(4)給水管道不得敷設在排水溝、煙道與風道內,不得穿過櫥窗、壁柜、木裝置、大小便槽(包括距槽邊0.5米范用內)。
(5)給水管道不宜穿過建筑物的伸縮縫、沉降縫。必須穿過時,應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6)建筑物內給水管道與排水管道平行埋設或交叉埋設時,管外壁最小允許距離分別為0.5米和0.15米。交叉埋設時,給水管道宜在排水管道的上面。
(7)給水管道多為明設,如建筑或工藝有特殊要求可暗設,但必須考安裝和檢修的方便。
(8)與其它管道同溝或共架敷設時,給水管道宜敷設在排水管道的上面,熱水管道或蒸汽管道的下面。給水管道不得與輸送易嫩、有害的液休或氣體的管道同溝敷設。
(9)在豎向管道并內布置給水管道時,應分層設檢修設施,井內管道寬度不宜小于0.6米
(10)給水管道橫管應有。.002^-0,005的坡度,并坡向立管或用水設備。在給水管網最低處設置放水裝置。
(11)給水管道穿過地下室外墻或地下構筑物的墻壁處,應采取防水措施,加設防水套管。
(12)給水管道穿過墻或基礎時,應預留洞口,且管頂上部凈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小于0.1米。
(13)通過鐵路或其它構筑物下面的給水管道,要加設套管。
(14)如給水管道外表面可能結爵,應根據建筑物的性質和使用要求采取防結露措施,給予保溫。
(15)給水管道宜敷設在不結冰的地方。如果必須敷設在可能結冰的地方,就應采取防凍措施。
(16)給水A地普道應采取防腐措施。
給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設應注意的事項如下:
(1)室內給水管網一般采用單向供水,呈枝狀。不許間斷供水的建筑應采用雙向供水,呈環狀,或采取其它保證供水的措施。
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設
(2)給水管道的位置不得妨礙生產操作、交通運輸,不得布置在遇水容易引起徽燒、爆炸的地方,或布置在可能損壞原料、產品和設備的地方,并避免在生產設備上面通過。
(3)給水埋地管道應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壓壞的地方。管道不得穿越生產設備的基礎,必須穿越時,應與有關專業部門協商妥善處理。
(4)給水管道不得敷設在排水溝、煙道與風道內,不得穿過櫥窗、壁柜、木裝置、大小便槽(包括距槽邊0.5米范用內)。
(5)給水管道不宜穿過建筑物的伸縮縫、沉降縫。必須穿過時,應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6)建筑物內給水管道與排水管道平行埋設或交叉埋設時,管外壁最小允許距離分別為0.5米和0.15米。交叉埋設時,給水管道宜在排水管道的上面。
(7)給水管道多為明設,如建筑或工藝有特殊要求可暗設,但必須考安裝和檢修的方便。
(8)與其它管道同溝或共架敷設時,給水管道宜敷設在排水管道的上面,熱水管道或蒸汽管道的下面。給水管道不得與輸送易嫩、有害的液休或氣體的管道同溝敷設。
(9)在豎向管道并內布置給水管道時,應分層設檢修設施,井內管道寬度不宜小于0.6米
(10)給水管道橫管應有。.002^-0,005的坡度,并坡向立管或用水設備。在給水管網最低處設置放水裝置。
(11)給水管道穿過地下室外墻或地下構筑物的墻壁處,應采取防水措施,加設防水套管。
(12)給水管道穿過墻或基礎時,應預留洞口,且管頂上部凈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小于0.1米。
(13)通過鐵路或其它構筑物下面的給水管道,要加設套管。
(14)如給水管道外表面可能結爵,應根據建筑物的性質和使用要求采取防結露措施,給予保溫。
(15)給水管道宜敷設在不結冰的地方。如果必須敷設在可能結冰的地方,就應采取防凍措施。
(16)給水A地普道應采取防腐措施。